湖北男子夜钓拍到“赤链蛇大战壁虎”,网友:见死不救?|环球热消息
导语:荒郊野外夜钓,遇到蛇的概率不小,经常夜钓的朋友,应该都有过遇蛇的经历。
(资料图片)
近日湖北一位男子“夜钓遇蛇”却别开生面,让人目瞪口呆——一条赤链蛇大战壁虎,把钓鱼人看懵,到底是谁吃谁?
钓鱼人:开始还以为是甲鱼上岸
这位钓友说,当时他一个在防波堤下夜钓,鱼情也非常不错,他钓了好几条肥硕的黄辣丁。
一次抛竿后等待鱼咬钩的间隙,他忽然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,像是什么东西在爬动滚动了小石子—— 他开始还以为是乌龟、甲鱼之类的东西爬上了岸,结果用夜照灯一照,却把自己吓了一大跳。
钓友:开始还以为是甲鱼爬上岸
原来,竟然是一条蛇,在跟什么东西搏斗。
“仔细看了一下,好像是一条壁虎,一开始我也没看清楚是壁虎吃蛇,还是蛇吃壁虎,我再凑近看了下,应该是蛇咬住了壁虎,壁虎奋力挣扎,也抓住了这条蛇。”
夜钓这么多年,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赤链蛇大战壁虎的场面,这位钓鱼人也是非常的震惊。
大感新奇之下,这位钓鱼人凑近将这一幕拍下,并晒到社交媒体上,许多网友看后也是纷纷惊呼留言。
网友:见死不救?
有网友认出这是一条赤链蛇,毒性不强,一般来说对人类没有危害。
赤链蛇常在水边出没,会吃鱼吃蛙,却没想到它还能吃壁虎,这个画面可以说是非常罕见了。
赤链蛇——示意图
另外,还有网友质疑这位钓鱼人,为何只是拍照却不去救援这只壁虎 ——钓鱼人是见死不救吗?
对于这位“热心网友”的观点,许多网友纷纷不以为意,认为物竞天择、适者生存,就算把壁虎救下来,也未必是行善,因为赤链蛇可能就会遭遇食物危机——毕竟都是野生动物,谁也不比谁高级。
部分网友的争论截图
其实小编看来,不管谁吃谁,这都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,人类不去干扰就是最好!
另外,更多多网友好奇的是,最后到底谁赢了?是蛇吃了壁虎,还是壁虎抓死了蛇?
钓鱼人:应该是蛇吞了壁虎
对于网友们的疑问,这个钓鱼人说,看清楚后他也不敢靠得太近,后面也是离开了一段距离再观察,加上后来又有鱼咬钩,他也只是远远地看到蛇缩了回去。
钓友:鱼情好我就没怎么关注了
“最后应该是蛇吃了壁虎吧,鱼情好,一直有鱼咬钩,我就没怎么关注了,它们搏斗了很久,后面蛇缩回洞里了,我也没看到壁虎跑掉,应该是被吞了。”——钓友。
其实这也正常,毕竟两者体型相差悬殊,最后赢的大概率是蛇,只是不知道赤练蛇的毒,对于壁虎来说杀伤力大不大?
另外,许多网友也是惊叹表示,没想到夜钓还能碰到这种自然奇事,感觉就算没钓到鱼都不亏!
碰到毒蛇更要小心!
其实,夜钓碰到蛇或者其他野物的概率非常高,尤其这几年江河生态系统改善了不少。
不过,这也提高了夜钓的危险性——尤其是遇到一条毒蛇的话。
就小编自己,这个月就有两次夜钓遇蛇的经历,而且都是毒蛇,当时就吓出一身冷汗,赶紧收竿回家,因为就算蛇游走了,你也不知道它是否还会再次游回来。
更何况,有些蛇类本身爱吃鱼,夜钓的渔获、鱼饵都可能把它吸引来。
(夜钓遭遇野物,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刺激有趣,其实处理不好非常危险。)
在这里小编也建议大家,如果夜钓时真碰到这种蛇类捕食的场面,还是保持距离为好,最好是不要近距离拍摄和打扰,更不要从人类的角度去尝试去“拯救”!
标签:
推荐文章
- 研究人员最新发现 单个细胞可同时处理成百上千个信号
- 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 创新升级模拟训练器材
- 长期暴露在光照下性能退化 科学家发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大缺陷
- 宁夏启动双百科技支撑行动 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体系
-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毕业学员综合战术演习现地备课工作圆满完成
- 国内首颗以茶叶冠名遥感卫星 安溪铁观音一号发射成功
- 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屏山以“3+”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工作
- 激发创新动能促进产业发展 无锡滨湖走出产业转型“绿色”路
- 绥化全域低风险!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一地调整为低风险
- 走访抗美援朝纪念馆:长津湖的寒冷,与战斗一样残酷
- 节后第一天北京白天晴或多云利于出行 夜间起秋雨或再上线
- 走近网瘾少年们:他们沉迷网络的病根何在?
- “双减”后首个长假:亲子游、研学游需求集中释放
- 获2021年诺奖的蛋白,结构由中国学者率先解析
- 他从一窍不通的“门外汉”,到重装空投“兵专家”
- 升旗、巡岛、护航标、写日志,他们一生守护一座岛
- 中国故事丨“沉浸式”盘点今年的教育好声音!
- 农业农村部:确保秋粮丰收到手、明年夏季粮油播种
- “双减”出台两个月,组合拳如何直击减负难点?
- 《山海情》里“凌教授”的巨菌草丰收啦
- 且看新疆展新颜
- 天山脚下,触摸丝路发展新脉动
- 160万骑手疑似“被个体户”?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
- 网游新政下,未成年人防沉迷的“主战场”在哪?
- “辱华车贴”商家及客服被行拘,处罚要不放过每一环
- 沙害是自然界的恶魔,而他是荒沙碱滩的征服者
- 面对婚姻,“互联网世代”的年轻人在忧虑什么?
- IP类城市缘何吸引力强?玩法创新带动游客年轻化
- 国庆主题花坛持续展摆至重阳节
- 都市小资还是潮流乐享?花草茶市场呈爆发性增长
- 从1.3万元降到700元,起诉书揭秘心脏支架“玄机”
- 北京国庆7天接待游客超861万人次 冬奥线路受青睐
- 陈毅元帅长子忆父亲叮嘱:你们自己学习要好,就可以做很多事儿
- 报告显示:这个国庆假期,粤川浙桂赣旅游热度最高
-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:广东总量第一,“北上”这类人才多
- 嘉陵江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
- 全国模范法官周淑琴:为乡村群众点燃法治明灯
- 线上教学模式被盯上,网络付费刷课形成灰色产业链
- 云南保山:170公里边境线,4000余人日夜值守
- 警方查处故宫周边各类违法人员12人
- 农业农村部:确保秋粮丰收到手、明年夏季粮油播种
-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 海南海口三港预计停运将持续到10日白天
- 多地网友投诉遭遇旅游消费骗局,呼吁有关部门严查乱象
- 神经科学“罗塞塔石碑”来了: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大脑细胞图谱
- 汾河新绛段发生决口
- 陕西支援14省份采暖季保供用煤3900万吨
- 这场红色故事“云比拼”,穿越时空为我们指引方向
- 受琼州海峡封航影响 10月7日、8日进出海南岛旅客列车停运
- 辽宁省工信厅发布10月8日电力缺口橙色预警
- 广州10月8日至20日对所有从省外来(返)穗人员实施核酸检测
- 假期怎么过得这么快?国庆5.15亿人次出游,你咋过的?
- 国庆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安全平稳有序
- 哈尔滨市南岗区爱达88小区将调整为低风险地区
- 新疆霍尔果斯市2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为德尔塔变异株
- 百闻不如一见——北京大学留学生参访新疆
- 看,生机勃勃的中国
- 国庆假期中国预计发送旅客4.03亿人次
- 新疆兵团可克达拉市:195名密接者已全部隔离医学观察
- 山西平遥消防4天29次救援:拖着腿走路也要完成任务
- 国庆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61.1万人次
- 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气温将下降4℃至6℃
-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发生4.3级地震 震源深度9千米
- 国庆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5.15亿人次
- 公安部交管局:国庆假期日均出动警力18万余人次,5位交警辅警牺牲
-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广东将暂别高温天气
- “数说”杭州无障碍改造:触摸城市“爱的厚度”
- 新疆霍尔果斯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属德尔塔变异株 未发现高度同源的基因组序列
- 新疆伊犁州:妥善做好滞留旅客安置返回工作
- 国庆假期广西累计接待游客逾3611万人次 实现旅游消费272.41亿元
- 2021年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落幕
- 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餐饮从业人员
- 哥伦比亚遇上广州:洋茶人“云上”喫茶 传播中国茶“味道”
- 厦门同安区四区域调整为低风险 全市无中高风险地区
- 直径2米“面气球”亮相 山西首届“寿阳味道”美食大赛启幕
- 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大峡谷隧道出口端斜井掘进完成
- 浙南沿海村村发展有妙招 搭乘共富快车打造“海上花园”
- 新疆霍尔果斯两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属德尔塔变异株
- 南沙港铁路国庆假期不停工 力争今年年底开通
- 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内蒙古两女子被骗126万
- 中国国庆假期出行热:数字改变“关键小事”
- 水能载物亦能“生金” 浙江遂昌山村以水为媒奔共富
- 铁路人国庆雨中巡查排险记:一身雨衣、一把铁锹保安全畅通
- 铁路迎返程高峰 西安局集团公司加开79趟高铁列车
- 受热带低压影响 琼州海峡北岸等待过海车辆排长龙
- 哈尔滨市学校有序恢复线下教学
- 哈尔滨一地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
- 从进“培训班”到看《长津湖》
- 安徽黄山国庆假期迎客12万余人 旅游市场稳步复苏
- 山西解除持续近90小时的暴雨四级应急响应
- 科学拦峰错峰削峰 嘉陵江洪水过境重庆中心城区“有惊无险”
- 粤高速大湾区路段假期车流集中 跨珠江口通道尤甚
- 千年街区“非遗”风催热国庆假期本地游
- “颜值担当”里的中国,映照“万物和谐”新气象
- 杭州“十一”假期后初中取消统一早读
X 关闭
资讯
X 关闭